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
欢迎投稿本网站
主页 > 爱情故事 >

不同凡响的爱情(2)

发布时间:2011-12-15 00:00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作者:

可是,布朗都不感兴趣。他感到它们都不足以消除自己内心深处的惊恐。

忽然,一本书的标题跃入他的眼中——《在炮火中如何保持心灵平衡》。

他立即取过来,聚精会神、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。

这是一本材料丰富、文笔细腻、丝丝入扣、说理透彻、语气诚恳的好书。作者引用了从古代希腊到1936年西班牙内战,将近2000年战争中的大量实例,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,说明在死神近在咫尺时,在生与死的瞬息转换中,如何消除对死亡的恐惧。

读着读着,布朗的心境渐渐开朗了,对死的恐怖也慢慢消溶了。

他觉得书中的这几段话说得好极了,简直可以说句句打中他的心扉——

“怕死,死神就不来找你了吗?不,恕我直言,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。

“怕死怎么办,唯一的办法只有当逃兵。许多被抓获的敌方逃兵,对于己方根本没有什么用处,只能成为可能泄露己方行动机密的包袱,因此,从古到今,在拉锯战中处理敌方逃兵的方式,常常是处死。即使你能带去一点对方需要的军事秘密,那么这也是很快就会交代完了。完了之后,你同样会成为累赘。

“当逃兵,你能逃到哪里去?须知,现代战争的特点是敌我双方的阵地常常犬牙交错,双方的战线往往错综复杂,逃兵常常又被己方部队所抓获。即使你不被自己的部队抓获,即使你直到战争结束都留在敌方,那么史料表明,这种逃兵 90%以上在战争结束后,最终要回到祖国。你有这个脸面回去吗?你能保证回去后,不受到惩罚吗?同样道理,你如果主动投降,后果也不会比当逃兵好。”

而书中这样的掷地有声、回肠荡气的语句,则在他脑海久久响亮地回荡 ——

“是的,谁都不想死;但是战争却注定要有许多军人死在战场上。当然,究竟轮到谁死,常常是偶然的。炮弹的确不长眼睛。但是,为了英伦三岛不受战火的蹂躏,为了让英国可爱的儿童不再饥饿恐怖,慈祥的母亲不再悲痛欲绝,有时祖国需要你死在战场上。即使你死得并不伟大,并不壮丽,死得默默无闻,悄然无声,那么在无名英雄碑上也会有你的英灵。你的母亲将会为你感到自豪。”

布朗的心被震动了。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升起。

以后,这本书便成了他须臾不离的良师益友。

1942年10月23日,英国第8集团军在名闻遐迩的蒙哥马利将军的指挥下, 对埃及和利比亚境内的德意军队发起猛攻,拉开了举世闻名的阿拉曼战役的序幕。

布朗在这场长达 4个月的战役中,勇敢无畏,为英军收复埃及失地、昔兰尼加和黎波里塔尼亚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也因此升为上尉。

同年11月,围歼“沙漠之狐”的战斗又打响了。在盟国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,美国第1集团军联合英国第8集团军向盘踞在突尼斯的德意军队发动了进攻。

隆美尔的部队在盟军的飞机大炮加坦克的大规模进攻前,龟缩的地盘越来越小,日子越来越难过。布朗的心情自然也越来越好了。

一天,在战争宝贵的空隙时间,他又情不自禁地翻开了这本书。

他再次读着书中《序言》。一句他早已十分熟悉的话,又一次跃入了他的眼帘:“尤其让人惊异的是,本书的作者朱迪丝是一名年轻女性。”

每次读到它,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个知识丰富、善解人意、美丽动人的姑娘形象。

他忽然有一个想法,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她?对!

于是,他当场写了一封表明自己大有收获的感谢信。他并不奢望她会回信。可是,两周以后,他就收到了回信。于是,他又抽空写了信寄她。

就这样,两人一直保持通信。

如果有段时间没有收到回信,布朗就会心神不定,坐卧不安。

标签: 响的 不同 爱情

上一篇:25个初恋的瞬间(2)
下一篇:两只手套要彼此相爱

最新资讯
·
阅读排行
广告位